王凤波装饰设计
北京王凤波装饰设计机构创始人/设计总监
擅长空间
别墅豪宅、医院、酒店、办公室、会所、样板房、家居住宅、酒吧KTV、商业展示、咖啡厅、餐厅
设计感悟
一个真正的朴实的设计者,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然后再关注被设计者的内心
代表作
《马奈草地国际俱乐部》《云南束河古镇民宿酒店》《呼和浩特金石•香墅岭系列样板间》《北京田永成美容院》《北京时艺汇名表主题咖啡厅》《东方普罗旺斯》《千章墅》《远洋lavie》《格拉斯小镇》《西山壹号院》《丽嘉花园》《保利垄上》《中间建筑》《明天第一城》《首府别墅》《碧水庄园》《晴翠园》《富力湾》《天津霞光道》《天津潭府》
在网站上搜索王凤波老师,信息简直劈头盖脸的就来了,初见王老师是在她们的新办公室,恰逢老师正在搬东西,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有亲和力的设计师,与她交谈的期间,我更是觉得她身上具备了太多优点,她跟我说,“我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也是像你们现在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被很多人奉为偶像的设计师王凤波设计机构创始人-王凤波。 采编人:seven
  • 室内设计师是非常辛苦的一个职业,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呢?

  • 我选择一个职业的标准,首先考虑的不是辛苦,而是是兴趣,所以当时选择做设计是就是因为喜欢,爱好,因为喜欢的事情做起来就不会觉得辛苦,但是平心而论现实当中确实做一个设计师,挺辛苦的,因为它不光是一个脑力活,更多的是一个体力活,要去跑现场,还有好多东西要自己亲自制作等等,但是能够坚持很多年的人,我想,都跟我一样是因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喜欢了就会坚持,这个辛苦也会变成一种乐趣,所以说这就是当初我选择这份职业的初衷。

  • 您平常朋友圈、微博经常分享的都是工作室的小伙伴,看得出来,您在非常用心的对待他们的,不由让人心生羡慕,您觉得在自己的的团队中最需要具备的是什么呢?

  • 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讲首先肯定是专业技术,你是做这个的,你的职业技术就得过关,这肯定是最重要放在第一位的,这是进入我们公司第一个条件,其次就是要求团队精神,我们这个行业很多人都喜欢单打独斗,相较而言,我也不愿意跟人合作,但是我在这个团队恰恰倡导的就是要团队的合作精神,因为可能在一起不一定要做一个项目,但是相互之间是要学习和共同进步的,这个是一直在这个企业里边要求和倡导并且一直坚持提倡的那种精神,也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就这种延续他不是说一天两天,他肯定是一个多年来的传承,有人说这个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性格,那么这个领导者,是什么性格,他带领的团队就有什么样的气质,所以说我可能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人,我非常在乎团队的协作精神,喜欢不让一个人掉队,也不让某一个人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这一直是我的原则,我们这个团队所体现的状态也是这样,好多同行或者我的朋友,也都夸赞我们这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很强,像一家人。

  • 王凤波设计机构是您13年成立的,在此之前您都是在公司上班的?当时是什么促使您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呢?

  • 其实我在这个行业已经近二十年了,之前是在北京的一个公司,我是其中的一个合伙人,当时在那个公司做了有十五六年吧,后来之所以成立自己的公司,基于几点原因,一是原来的那个公司后来的定位跟我的职业规划已经有相悖的地方,不能一致了,然后我们也有其他的合伙人去做了别的,陆续就不在这个公司了,别人来参与了,二呢我一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之前合作的时候还要考虑其他事情呢,我自己这个工作室呢,就能满足我当时对于我想做的一个工作室的想象,比如说有自己的家具品牌,然后会按照我的意愿去打理,三是当时我很多朋友或者以前一起合作的同事,他们也特别想让我牵头,做一个我们能够一起去做的一个企业,所以就成立了这么个公司。

  • 说到由您牵头成立公司,我看看您微博,发现您的朋友圈子非常广,而且关系都非常好。

  • 恩,是的,我的朋友圈里边大部分都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以及媒体的朋友,合作商还有就是我的客户,客户可能占了大部分,但是这个客户已经不仅仅是客户的关系了,基本都是朋友的关系,所以说涉猎的范围比较广,朋友圈里各行各业的都有,因为我们做室内设计可以接触的人就比较多一些,我在北京最开始的时候就只有几个同学,后来的基本都是我在工作当中奠定了一些基础,都是工作当中建立的朋友,包括媒体 同行都是通过工作成为的朋友。

  • 您说“一个真正的朴实的设计者,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然后再关注被设计者的内心”,这句话该怎么去理解呢?

  • 这句话是我一直特别想说的,怎么理解呢,一个设计者你首先要换位思考,就是说你要先关注你自己的内心,假如有空间给你,你自己要去发自内心的会去关注这个空间,会按照自己的内心,报着这个想把它做好的出发点去做,如果说,一个东西我自己都不喜欢,或者说自己都没有感觉,那么也很难被别人接受,所以说一个设计者最先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内心,自己发自内心想为这个空间去做,想为这个被服务的人去做,那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也要站在被设计者的角度去想,怎么做会去让他接受,其实做设计就是一个换位思考这么一个过程,当你把自己换在被使用者的位置上,你自然就能把设计做好,所以说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 您的项目里并没有纯粹的某种风格,而是各种混搭在一起,看您的作品我想到了自由,在您做每一个项目的时候,你是怎么考虑项目与人的联系呢?

  • 项目与人的联系,肯定是要看什么项目,比如我们做的住宅项目,肯定是要先考虑户主,那么我们会从他的职业、喜好很多方面的调查,去了解他喜欢的东西,书籍、收藏、收纳、色彩的偏好,都是基于了解他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设计,但是对于公共项目,比如办公,有时候不能完全跟这个项目主完全挂钩,可能有某个空间有他的个人偏好在里面,更多的是考虑到他的行业,他所针对的客户群,比如网咖、主题餐吧等等,这些都是要考虑受众群体的定位,根据受众群体的定位去做设计,住宅跟使用者的关系比较大,主人的兴趣爱好会融入进家的设计,公共空间就不完全是这个样子,更多的是还要考虑经营的层面。

  • 您在设计上也曾有过随波逐流的阶段,但是现在却是自成一派,别人想学也是学不着的,当时是怎么脱离出那个状态的呢?

  • 曾经一直为做设计而设计,不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吗,反正今年流行什么就按流行走,直到碰到一个人,那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是一个电台主持人,她找我做项目,想法非常多,我觉得给她做设计都不是项目,而是两个好朋友一起设计家,那个项目完成之后,才激发出我内心真正感兴趣的,从那个时候起要做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也慢慢的形成了我自己的风格,越来越明确化。

  • 钱钟书先生说:“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您觉得对于您来说,哪一段时间对您是最好的?

  • 现在我倒觉得是近几年,曾经觉得最好的时光是三十来岁的时候,无论从个人经历、状态、知识、经验积累,现在不这么觉得,现在反而觉得四十岁开始的,因为从心理和各方面都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状态,无论是自己创业,包括家庭角色转换上,当了妈妈,专业技能也都在横向发展,之前三十来岁的时候一直想着提高自己,不断去学习,到处去走,去看,四十岁以后就开始感悟和理解,就不单单从专业角度上去提升,心态已经非常成熟了,无论是从专业抑或为人处世上。

  • 从草原走出来的女子,总是让人觉得是自然的、自由自在的,我见到您也是同样的感觉,您对自己的家乡科尔沁抱着一种怎么样的感情。

  • 是一生也割舍不掉的牵挂,无论走到哪,走多远,最想念的还是那片土地。

  • 谢谢老师的分享,我并非做设计的人,都觉得听了老师的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相信设计师们看到感触更深,由于时间关系,采访只能到这就结束了,希望老师能越来越好的。

  • 我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一个借鉴,在这也说不了那么多,有兴趣的可以来我的主页一起探讨:http://www.shejiben.com/sjs/146649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