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东大设计设计师 > 根津美术馆 王受之

根津美术馆 王受之
2011-04-06 07:59 3800

根津美术馆

2010年深秋我和集美组一群设计师去日本,具体的目的主要是看博物馆和酒店,大一点的目的是体会日本的设计。先去京都琵琶湖附近的山里参观了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美秀博物馆(Miho),之后又去看了东京的几个博物馆,特别是畏研吾设计完成不久的根津美术馆,感触良多。

我们在西方住时间长了,对大型艺术博物馆兴趣特别大,因为西方好多好的艺术博物馆都相当大,即便是新博物馆,也朝比较大的方向去做。小博物馆往往是用旧建筑改建;而在日本,中小型的博物馆往往比大型的更加精彩。2011年1月份,我曾经在广州主持一个学术活动,请矶崎新演讲,我和他在会后聊天的时候,他就说他自己在日本的大城市基本没有什么项目,都在小地方,要特别去看才看得到。大师喜欢做小的,是因为小博物馆更加具有表现自己对建筑、对艺术理解的舒展空间。

前年去日本一次,就有日本朋友介绍我去箱根森林美术馆(叫做Pola美术馆),位于箱根的仙石原区域,这个区域除了是著名的“湿原植物群落”和“湿生花园”外,更是美术馆的密集区,那里有好多个不大的博物馆,比如箱根之森美术馆、箱根湿生花园,和Pola美术馆,要都看看,恐怕一天也不够呢!

根津美术馆是东京老美术馆之一,多年前去过旧馆,春天的阳光斑斑的照射在那个精彩的日本园林中,而展品多是稀世的东方艺术品,那个在樱花丛中的老馆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根津美术馆是由号称“青山茶人”的东武铁路创办人根津嘉一郎在1940年所兴建的,1941年正式开馆。展出了由根津嘉一朗收集的以古代美术品和茶器为中心的7,000件艺术品,以茶道用具和佛教美术作品最为著称。其中包括国宝7件,重要文化财产81 件,重要美术品99件。同时,根津美术馆内还收藏有中国古代青铜器,瓷器等。中国收藏部分不但数量多,并且也门类也多,从青铜、陶瓷、书画,到佛像、玉器、玺印等,应有尽有。其所收藏的商周青铜器大多是我国河南等地区古墓出土后,于1920、30年代流入日本的。该馆所藏佛像颇多,不少来自于山西天龙山石窟,如北齐如来头像、唐代菩萨头像不下十数件。都是精品。我曾经看过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有篇博客谈到这里的中国文物收藏的精彩,连藏家也赞赏,这个美术馆应该是一流水平的。对很多人来说,根津美术馆坐落在以大自然为主题的日本式庭园,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则是极为吸引人的看点。

根津美术馆

根津美术馆

根津美术馆

根津美术馆的所在地原是根津家族的私宅,“根津”在日文中读音是“Nezu”,原来的英文名仅仅叫做Institute of Fine Arts,翻译过来就是美术协会、或者美术院的意思,没有特指家族;2006年底闭关大修,最近才开放,改成以创始人根津为名的根津美术馆,英文名字就是“Nezu Museum”,连博物馆的logo也重新设计过。

2010年我因为工作关系,和日本建筑家畏研吾在北京开过几次会议,讨论一个项目设计的事情,这次来东京,我们到畏研吾事务所去拜访他,告诉他我们这次住在他设计的、刚刚完成的东京首都酒店里,他很关心我们对设计的看法,也介绍了设计的情况。之后他说你们去看看我刚刚完成的另外一个项目,2009年10月7日才开幕,他说的就是新的根津美术馆。因此我们在此行最后一天特别去参观,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新的建筑设计。

根津美术馆在青山、原宿的时尚、设计街表参道附近,想起来已经觉得很不可思议,去看了更加觉得不可思议!在东京最时髦、最设计的时尚街,在寸土寸金的商家必争的中心,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出世的境界,并且完全可以在很短距离之内让你洗清时尚浮尘,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什么叫做曲径通幽、什么叫做别有洞天,去一次根津美术馆就体会到了。

坐地铁到表参道站出来,顺着“みゆき通直”(路名)走,走过那栋威风凛凛的Prada旗舰店大楼,在后面就可以看见全新的根津美术馆,大树参天,园林幽深,建筑掩映在园林里面,谦虚、低调,是畏研吾一向设计的特点,建筑采用了低斜日式瓦房的屋顶,在竹林后隐现,新馆融入这片园林的葱茏之中,我居然一下子想不起来十多年前来时的旧馆是什么样子了。走进去之后,我才理解为什么有人说“畏研吾打造的不是一座美术馆,而是创造一个亲近心灵的美学过程与流动空间”。

表参道是一个繁忙异常的时尚街区,人头涌涌,要从繁忙进入到看艺术珍品的状态,需要一个时空过度,这一点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刻。从大门进去,丛林之中有巨石,穿过一长排竹阵回廊,深秋时分的竹林在寒风中摇曳,另一边是用竹节排成的竹墙,路上铺着小碎石,回廊下是铺的精致的青石板,前一刻在表参道上那种时尚波涛被竹林、竹廊、碎石、青石板一下击退下来,人就很快进入宁静的情绪中,情绪上准备艺术的洗礼,这样,穿过这道竹林回廊就看见了畏研吾设计的新主展馆。

畏研吾的建筑有时候被称之为“弱建筑”,他的设计低调到“弱”的感觉,这是日本建筑评论界经常对他的设计的描述,有人用“上善若水”来诠释他的“弱”,是柔胜刚、弱胜强,是人性胜理性的“弱”,以一种谦虚低调的方式,将东方美学、禅意的意念贯穿在整个建筑和园林的空间中,若弱若弱,其实有内在的高调,需要心去体会,而不是简单的视觉形式冲击,他的低调穿透在空间处理中,凸显出东方美学的优势来。有人说畏研吾的设计“不夸张、不刻意、也不标新立异,却留给人与自然、美学更多的对话及留白空间”。如果有机会看到根津美术馆,就会体会到这个说法的精妙。

新根津美术馆主楼的前面是一列参差不一的树木,和色彩淡雅的建筑材料融合一体,这个新建筑形式很简朴,低矮的大和式建筑屋顶,宽敞而间隔极为简单的长方形展厅,因为简朴到几乎于无,因而充满和式禅意,入口大厅用超大落地玻璃窗,将户外庭园景观引导入室,內外空间视线相通,庭院和艺术品同时映入眼中,展品和园林互相掩映,园林为艺术品做背景。室內户外贯穿、传统融入现代,他设计的建筑是用极为低调的灰黑色、银灰色为主的,用两种方式来添补人情味,一个是窗外的园林,用自然景观来添色,第二则是用传统的材料做室内补充,包括竹材、木材、砖石、和纸(日本纸,主要做窗纸)。竹材、玻璃、泥砖、石板、和纸,一直是畏研吾作品中常见的几种建材,他在形式上能够从平凡中用少许变异创造神奇,也是令人惊叹的。好几年前他在北京“长城下的公社”中设计的竹屋,在日本设计的那须石美术馆、银山温泉的藤屋及东京六本木SUNTORY美术馆、TKD大楼、ONE大楼,还有我们住的首都酒店,都有这种简朴之中见点睛之笔的手法,用简单的几何形式稍加变化、变异,或者用传统材料点缀,而一下子就改变了整个作品的品味了。

根津美术馆

根津美术馆

这次我们在访问他的时候,我特别问他追寻的现代主义建筑和传统之间的关系,他说自己首先并不会走后现代主义的装饰点缀的道路,而更加趋向在东方感觉中的变异,来丰富现代主义建筑,在根津美术馆的新馆中,我细心品味他的这个说法,终于明白了他要告诉我什么了。

新馆连地下楼共3层,比原馆大两倍。总面积为 4,000 平方公尺,主要分成书画、漆雕、陶器、佛像雕刻、青铜器、茶具等六个展馆,收藏作品则以日本、朝鲜及中国为主,近7000件藏品,全部都为根津家族的私人收藏,其中包括 7 件被列为国宝级的作品、重要文化遗产级别的有87件。

整个根津美术馆占地2万平方公尺,其中光是庭园就占地17,000 平方公尺。从面积上就可以知道设计的原旨:把艺术珍品隐藏在闹市中的园圄丛林之中。我们是12月份去的,这是深秋时分,这个庭园中有所谓的“八景”,日本人说这个时节在其中的“披锦斋”赏枫最好,日文中的“锦”字含“红叶”的意思,“披锦”在他们听来,也就是红叶铺陈了,在那个小舍看周边纤细的日本枫风中婆娑,桥下水流潺潺,精神已是半寐,坐在园內的“根津咖啡馆”(NEZU Cafe)里,就是一个玻璃盒一般,室外室内几近难分,一杯咖啡,淡淡的香味,漂浮在室内,好像散向竹林、枫丛中去了。畏研吾这个“弱”,才在这个时候显出动人心魄的“强”来了。

 

 

 

 

2011年3月8日,于洛杉矶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