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黄书恒_台北玄武設計设计师 > 翠綠苔裡見真章:淺談京都西芳寺

翠綠苔裡見真章:淺談京都西芳寺
2014-07-03 09:47 6244




二月的京都,雪景怡人,我們一行人從京都市區出發,僕僕前往郊區的「西芳寺」參拜。「西芳寺」三個字,對於一般觀光客來說並不響亮,論知名度,它遠比不上人潮洶湧的清水寺與金閣寺(又稱鹿苑寺);論稀罕性,在京都這個廟宇林立的古城,其素材、架構者亦不特別,然而,正是這兩項特性引人入迷──偏遠避世、樸素自持,莫不是在電影的長鏡頭底,誘人思古幽情的絕妙桃源嗎?


行前,導遊已向我們說明西芳寺的參拜流程,其嚴謹超乎眾人想像,原來這座百年老寺管制森嚴,除了必須事前申請獲准,寥寥數鐘頭的開放時間還有人數上限,一旦超過、守門人毫不遲疑閉上寺門,沒得商量。好不容易進入佛門,每人必先於大殿端坐,聽聞身著袈裟的比丘與修行者誦經,眾人更需提起小楷毛筆,蘸墨正書:「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一連串無轉圜的細緻程式,聽來令人戰戰兢兢。



經過二十分鐘的漫步之後,終於抵達了西芳寺。雨雪初霽的下午,厚重的寺門「咿呀──」一聲,由穿著皂黑素服的管理者引我們一干人等入場,一片寂然之中,一座遼闊庭院頓入眼簾,幾棵老松篩落日影,反照出薄雪的晶瑩,我們踏在井然的石階上,正面對一幢沉沉木色的寺院建築,只見樑柱一逕素樸無華,屋簷也全無雕飾,這對習於「雕樑畫棟」、「蟠龍踞鳳」等寺廟意象的臺灣人而言,自是一種思維與視覺的雙重衝擊。


緩步入院,管理者示意我們噤聲端坐,早已備妥的文房四寶,旁置一張註有讀音的日版<心經>,隨著僧侶踱入正殿,鬱鬱梵音於香煙中裊裊升起,雖然尚未動筆,一種虔敬之心已油然而生,而「抄經」的過程,毋寧提供一段觀照與反思的空白時間,試想,在凡塵裡習慣庸庸碌碌的我們,有多久未曾享受如此「自我」的光陰了?對於一位設計者來說,清明的心思更應先於筆墨,不是嗎?



穿妥鞋履,趁著尚且晴好的天氣,我們步入西芳寺後院一探究竟,誰能想得,園來此處才是整座寺院的重頭戲,仿若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我們亦步亦趨,跟隨著日光踏向庭園深處,小橋、舊廊、為枯石包圍的小池塘等人為造物,並非是此處迷人的原因,如果你想體嘗人世有盡、而歲月無窮之理,必然要蹲下身來,細細俯視隨手可及的青苔,這一大片型態各異、顏色多彩的苔蘚,若有郁然森林之態,亦有疏落高原之景,它們有時錯落于松柏根處,亦隨著水流漫散,一路延展至廊簷之下,這種毫無猶豫的昂揚姿態,讓我站在漫天遍野的翠綠之間,遺忘了自己的來處與去向,簡直有些「得意忘形」了。




這趟西芳寺之旅,讓我們見證了一個豐饒的「微物世界」,論語有雲:「雖小道必有可觀者」,亦闡明了同一個道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被視為心靈寄託的寺廟也逐漸為商業勢力所侵蝕,消災祈福與生死之事,莫不能遁逃於物質之外,使「西芳寺」的存在更顯珍貴,那些無有贅飾的建築與迴廊,那些起伏跌宕的程式──靜心抄經、無語諦聽,無非為了讓我們褪去凡俗罣礙,不再被自我、自傲、自負所囿限,當我們的身影越縮越小,融于蓊鬱勃勃的苔蘚,真正與天地合而為一之時,生命真章便幡然現身。設計之道,不假外求。


圖文提供/玄武設計

本文首刊於土巴兔新聞中心:http://news.to8to.com/sheji/5857.html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