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
2023-12-11 17:29 201

序丨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在“序”之前,请允许我加一点“序前序”。

起初,只是想总结下今年的工作,脑门一热,才突然想要写点东西。即将进入而立之年,好好规划下明年的安排,也期望自己在工作上有更多的作品。

我呢,一个普普通通的室内设计工作者,并非名校毕业,仅仅一个刚入行8年有余的设计从业者,既没有华丽的身份包装,也没有优质的客户群体,只有对设计既喜欢又厌恶的态度。

所谓“喜欢”,当然是自己从事的艺术工作,在工作中自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可以扮演领袖角色,来服务他人实现品质居住的愿望;所谓“厌恶”,同样是任何行业的通病,伏案思考,加班、熬夜是常态,处理突发问题的焦虑,以及工作的不被理解和认可。



送给从业者丨

在做设计方面,引用书中一段话再恰当不过了,“我个人比较偏好在设计的初期,从平凡的设计方案开始。然后花时间一点一滴地修正、精炼这个平方的提案,用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设计,不会输给你绞尽脑汁直到最后一刻才想出来的好设计。”

在时间分配方面,我始终认为时间用在哪里,价值就会体现在哪里。伏案并非能让设计有所提升,更多的时间是要多看、多感受;多看不仅是学习的意思,更多的是要多去工地,多走出去去积累,去沉淀;多感受是要通过多看来思考其中逻辑,如何把它运用到设计当中。

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有职业操守,保持底线。

为什么要设计丨

设计的含义是什么?

我特意在百度上查了下,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我觉得说的挺中肯的,没有天赋异禀,更多的是讲严谨,也就代表着设计从业者需要通过更多的经验来尝试和规划。多次尝试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计划继而周密,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那么我个人理解室内设计的就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所做的满足居住需求的严谨规划”。室内设计这两年慢慢的走入人们的视野,也逐渐开始有意识的请设计师来规划房子。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虽说行业都在转型,慢慢被地产商做精装,但室内设计是有前景的。社会需要这个职业,也需要设计来推动进步,需要设计带给人们审美的提升。引用百度百科“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既要吐槽,又要正名丨

2012年刚下学那会,设计行业最流行的一句话“上学不努力,回家做设计”。听了之后,不免有些诧异,但也不惊讶,因为室内设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门槛极低的行业,大多滥竽充数,其中有做装修材料的;有卖家具的;有干业务的;各行各业干不下去的都能来。正因为如此,才造成行业的不规范,形形色色的混杂着行业,最终的受害者是设计需求者与设计从业者。

室内设计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从事艺术工作,收入可观,穿着正经“装”,工地不用跑,助理围绕,每天被人“某某老师”的叫,客户配合的“造”。的确,这是一个会目中无人的职业,容易鼠目寸光,设计能力唯有客户眼光来决定,其他人评判不了,几斤几两但愿自己知道。他们对行业的“高”回报与“低”付出的误解,造就了这一奇景。

当然室内设计师分为营销型和设计型两类。以上为营销型的杰出代表,大多效力于装饰公司,靠业绩说话,买装修送设计还是可以干的,首席和主任设计师的区别是谁的业绩高,当然存在即合理,也同样面对的是“住着舒服”的这类客户群体。

期待提高房子品质的,自然会选择设计型。作为设计型大多以工作室、个人和少数设计公司为主,但也不排除装饰公司。此类设计师的设计费收费都有自己的标准从150-500元/平米不等,500-1000元/平米为少数设计公司,1000元/平米以上基本是知名设计公司和大师。个人觉得低于150元/平米的设计费不能算是设计型,否则将会被拿来练手。

为什么这样收费,可能不仅仅是买到的图纸这么简单吧。关于设计的成本,有段话很贴切,“我认为只是说设计师的成本是时间还太浅,有一段更值得细细品: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的设计这段时间,而是买到的我十几年积累的每一个知识,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参观的每一处建筑,翻过的每一个大作,见过的每一种空间搭配,画出的每一根线条,去过的所有工地,以及我所有的生活经验。”所以优质的设计是有附加值的,可以给空间和建筑赋予合理的规划之后,使其富有生命力,使得空间和人有更好的关系来弹性相处。

破茧成蝶丨

丰富的想象、创新能力和前瞻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设计师与其他职业的一大区别。设计师每天要面对未知的设计,在跟进一个案子的同时,需要面对工地出现的任何问题,取舍力就得以体现,同样还需具备审美力、洞察力、执行力、执着力、专业能力、掌控力、感染力、语言沟通力、精力和营销力,当然还要有体力。然而审美力是区别设计价值的重要标准。不过这里所提到的营销力是指要会推广自我价值,把设计更好的出售,可以说同样也是生意人。

这份职业不会像生意人家财万贯,不会像官僚有权有势,不会像工程师枯燥无味,不会像艺术家高谈阔论,因为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服务行业。业内都会说设计师35岁之前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的确如此,毕竟本身就是需要沉淀和积累的职业。

个人觉得设计师的成长阶段分为萌芽期、瓶颈期、上升期和成就期;每一个阶段的过渡期极为痛苦,但也很重要,度过过渡期将会迎来新的阶段,当然也会带来更多的感悟,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美。或许到达新的时期,才能验证吧。

萌芽期是从喽啰、到助理、到配图员、再到真正设计师的阶段。这个阶段是2-4年,大多选择了放弃,因为在这期间不仅没有薪资,而且还得不到重视,所以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性”,考验的是忍耐心,能够坚持下来的更多是自省。

瓶颈期是过了萌芽期之后最迷失的阶段。疯狂的个人输入,参考各种大师的设计手法之后,会抱有一种自我否定的态度。我想大多做设计都是没有逻辑手法和自我原则的,全凭经验;因为大师的手法没有实际成文的原则,我们无从参考,只有不停的多看和多想才能悟出其中的逻辑手法。

上升期是提升自我能力,明确标签的过程。这个阶段也许是入行10年左右的,对自己有明确想法的,知道自己适合哪种风格的,更善于哪种手法的。可能期间要再经过10年以上的时间来沉淀和积累,才能达到向往的成就期。所以,阶段越成熟,视野越广阔,思考的也会更多。

标签丨

现在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风格层出不穷,设计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标签,它体现的是设计师的一种叛逆心理,通过擅长的形式表现,把它做到极致,讨好大众审美,并且冠以大众爱听的风格流派,这个就是设计师的标签,找寻设计当中最真实的自己。

全能风格个人觉得就是一个笑话,它只适用于营销型设计师。对于设计型设计师而言,标签是一把双刃剑,它会把一部分客户拒之门外,正因为如此才会得到更多优质的对口客户,对于设计师而言这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

客户是需要通过作品来了解一位设计师,因为你的作品,才与你相识,与你投缘,作品的落地概率也会大大提升,这对于设计师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一切都是源于设计师标签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也时常用一些案子去养一些案子,也坚信这样做是有收获的。

丙和丁丨

假设客户是甲方,设计师是乙方,那么丙和丁分别代表施工方和材料供应方。一个案子的落地,三分靠设计,七分靠配合。

专业的施工队是克服万难的后盾,起到和甲乙双方承上启下的作用,施工负责人同样也是帮助设计师实现客户梦想的重要推进者。能不能做出来,做不做的好,负不负责任,花再多的设计费,最终都要靠施工来展现,所以施工方需要具备相应的读图能力,工期把控力,丰富的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施工负责人是生意人,设计师是筑梦者,合作必然会有火花,我的经历告诉我,保守道德底线方能利己。

在郑州这个城市,材料的更新迭代是很慢的,比起北上广深是有差距,家具展和设计周是基本都在广州和上海了。然而专业的丁方是少之又少,大多徒有其名,对于甲乙双方也是难以辨认,真正的生意人遇到纯粹的人还是一物降一物,太多血淋淋的案例,都不一一列举了,只希望每一方都恪守其职,做好自己该做的,要向前看,而非向钱看,真真正正的为这个行业好。

首尾不懈丨

室内设计专业从刚入大学就已经感受到太多的负能量,全班不到十分之一的从事这个行业,行业鱼龙混杂,但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们更有凝聚力。从刚毕业,经历过公司的洗礼之后,才真正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以后的路如何走。

即使还有很多的不足,即使还有很多需要提升,即使还有很多需要沉淀,还请多多担待。这个职业我深爱,期待未来的自己依旧纯粹,期待被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期待行业更好。

总之,设计之路,贵在坚持。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