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昵称被屏蔽]设计师 > 平面尴尬之处

平面尴尬之处
2010-01-07 09:44 2672

艺术设计专业自从1998年正式建立的八年以来,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平面设计”很可能是这个学科群中学术含量最低的一个领域。尽管“平面设计”的职业含量较高、技术操作性较强,但这一切放到高等教育的学术视野中往往都是于事无补的。毫无疑问,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向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层面的技能,相反,一门高等教育的专业必须具有足够的学科含量和学术上的积累。更何况,在“艺术设计学”以及其它临近学科的博士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平面设计”或者称之为“视觉传达”的教育实际上早已经拓展到了博士研究生的层面(经笔者粗粗查阅,2006年度“平面设计”或称“视觉传达”专业的博士生招生单位至少包括清华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等)。然而试看当前国内平面设计教育,从中专到研究生层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脱离不了“标志设计”、“海报设计”、“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等等这样看似门类谨严、体系分明但实际上却重复陈旧的“课程设置”(近年来也许还要加上“信息设计”);而诸如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史这样基本的基础课程却至今仍未建立。不但如此,享有最多招生名额的平面设计专业,在“艺术设计”学科门类中往往也只属于从属的位置,就连“设计概论”、“设计史”一类课程的讲授和教材编纂,实际上也往往是以工业和产品设计专业为核心建立起叙述的。至少在大多数人那里,一提到“著名设计师”,想到最多的恐怕都不是平面设计师。

因此,关心中国当代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的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几年来,平面设计的圈子可谓异常热闹,竞赛、大展等等逐渐形成品牌和规模,但伴随之的,却往往是学术和教育的缺席。直至今日这样一个“后靳埭强”时代中,中国平面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大多数仍然没有过高等教育的学术背景,比如王序、王粤飞等人(二人均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系中专毕业);而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成才率之低,在全国范围内也逐渐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例,该校在改革开放之后最早开始高等平面设计(装潢)专业教育,但几乎无法否认的是——尽管缺乏权威的测评标准——除去留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员之外,该校历届平面设计专业学历教育毕业生中能够在业界得到普遍认可的,大概也不外陈绍华、吴勇等不数人而已,其余大多数毕业生也还需要从事与未接受本专业高等教育的从业者相似或者接近的职业定位。

    笔者的批评显然并不仅仅针对某一所学校,而是对整个国内平面设计教育招生总数与教学层次不成正比的一种忧思。在这里没有必要将平面设计与其它成熟的人文社会学科作对比,但不妨和一些相邻近的门类和同样年轻的学科进行一番比较。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缩小论述的范围以及增加针对性,本文仅仅将着眼点放在本科层次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而暂不涉及学术性、理论性更强的研究生教育(参看笔者另外的一篇文章《设计教育中的职业定位与学术定位》)。在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学科诸门类中,姑且搁置陶瓷、染织等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不论,应该看到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乃至服装设计等在课程设置的学术性方面都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平面设计”的前面。很难想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仅仅是“家具设计”、“起居室设计”、“卧室设计”、“站台设计”这样的课题而缺乏建筑史、结构学、人体工学方面的内容。而工业设计史、设计方法论、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目前也基本上成为国内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一些没有开设类似课程的地方院校也大都以此为遗憾。限于笔者自身的专业局限,以上所列举的这些课程还仅仅是一些专业基础课而非专业课。可是往往被各院校当作“第一专业”的平面设计呢?据笔者所知,在国内,能够开设出中国当代设计史(1990s-今)、广告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研、营销管理、公共关系、视觉传播学乃至说服学等理应作为平面设计专业本科必修的课程的学校,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即便是偶尔开设上述课程中一门或几门的学校,也往往是通过外聘教员或作为选修课的方式,而无法在自己的教学大纲上将这些课程稳定下来。

    需要消除的一个顾虑或者误解是,也许在一些人看来,笔者所列举的这样一些课程,是属于平面设计专业硕、博士研究生或者设计理论专业本科生才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且不说把理论和实务严格对立起来的观念是否合理,无论从那一个方面看,上述列举的这些课程名目都是本科的水平。以中国当代设计史为例,这样一个名称所对应的内容显然只能以史实评介为主,而对应的研究生或者理论专业该门课程的内容,则可能是“中国当代设计史方法论”、“中国当代设计史史料学”以及“中国当代设计史学术史”等等,这些研究性课程所探讨的内容,显然建立在对设计史实和本领域研究成果的双重掌握之后,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批评意识和理论色彩,这些就不是本科专业基础课所能够承担的了。这样我们至少应该看到,如果把前面列举的那些专业基础课程放到研究生层面或理论专业中再进行讲授,实际上只能是降低后者的学术含量。

    就平面设计而言,一个最接近的目标或许是广告学。广告学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的设置并不比艺术设计早,甚至时至今日也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一家招生单位申请到了独立的广告学博士点,但其研究成果和发展速度却远远走在了艺术设计中平面设计这门学科的前面。简单地说,相比较当前的平面设计教育和学术研究而言,广告学的理论特色体现在把广告看成一种“活动”而不仅仅是静止的作品,这就势必要求广告研究和广告教育涵盖从营销策略到设计执行以及效果评测的一系列活动。尽管广告学专业的招生人数未必超过平面设计,但平面设计只属于上述这样一个体现整合营销传播特色的“广告活动”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加上广告学从未忽视对于营销、传播等邻近学科的借鉴,所以目前国内的广告理论研究走在平面设计之前也就不难理解了。细细想来,平面设计又何尝不是一个“活动”的过程?且不说和广告、商业结合更加紧密的VI、影视广告等设计实务,就连一般被认为是艺术性最强的平面设计门类——海报(它还具有“招贴”这样一个艺术性更强的名字),不也包括执行前的受众调查与细分以及执行后在社会环境中的张贴等一系列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相关学科的资源可以被借用?一言以蔽之,把平面设计动态化展开研究和教育,不但是突破千人一面的“设计概论”教材的必然要求,更是平面设计专业欲想在艺术设计学科门类中确立自身的学术地位、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认可与信服的一条可行的道路。

所有评论 (1)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