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傅筱设计师 > 傅筱—身体力行做建筑

傅筱—身体力行做建筑
2015-10-09 17:10 2451


摘要:身体力行,就是很多事情愿意亲自去做,我始终记得上大学时一位老师的话:“35岁以前不要想着指挥别人”。也许这句话对今天刚毕业的学生也是适用的,“身体力行”这四个字让我受益颇多。




建筑需要全面性的思维


【记者】:傅老师您好,您是老师,同样您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建筑师。请问您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您最看重是青年学生和青年建筑师身上什么样的品质,并且您认为这种品质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傅筱】:首先思考问题要有整体性,思维不是一条直线往下的,建筑是存在于一个相互关系中的,是一个可调节的拓扑关系,也即是说我们不能用一个建筑问题去否定另一个建筑问题,问题之间是关联的,没有对与错,因为建筑是一个整体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有思维的发散性,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也可以,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我认为,建筑思维方式对一个建筑师是最关键的,比设计技巧重要,如果说一个教师能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我觉得对学生的帮助会大于技巧的培养。


执着而不偏执


【记者】:我有点不太理解,傅老师,您觉得偏执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或者思想?


【傅筱】:对你所做的事情要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在里面,但不能偏执。执着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好的性格,但是偏执可能会钻牛角尖,我们做建筑要执着,但不能钻牛角尖。我在教学当中,也发现很多学生他是喜欢钻牛角尖的,比如:他看到一个问题,他认为是这样的,他就认为这样解决才是唯一的办法,这个我觉得像我讲的就是纯理科思维,因为他觉得他这个是推导出来的,就认为这个东西是不能动的,但是他推导出来这个结果会发现,这个功能好用、那个功能不好用。他认为这个是唯一的解,但实际上解的方法很多,可以综合思考。建筑不完全是这样的,建筑是强调生活逻辑。生活逻辑不是一个严格的数学,不是1+1就一定要推出2来,他包括生活中的一种体验。这是非常关键的。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记者】:那么对于学生的这种心里状态、工作状态的形成,您觉得学生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加强自己的训练,并且您会给他什么样的指导?


【傅筱】:我首先鼓励学生多观察、体验日常的真实生活,建议他们尽量去用“身体”去体验建筑,而不是只用眼睛去观察建筑。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是忙于考试的,对生活的体验是蛮少的。我们在教学时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对家里面的卫生间尺度、卧室空间是否舒服几乎没感觉,可能是平时用习惯了,从来就没有关注这个事情。而在大学期间,老师会给他们推荐一些建筑专业书籍、杂志去看,这个时候学生是在用“眼睛”体验生活,眼睛看到的虽然是建筑,但“身体”跟建筑却没有发生关系。其实学生设计的空间在图纸上虽然能达到很“酷”的效果,但实际上这个空间跟他的真实生活或真实体验并无关系,所以我觉得学生要多进行实地体验。虽然中国做出来的好房子不太多,但是我觉得适用的房子还是挺多的,所以学生首先要明白什么样的空间是好的,好的空间基本要素是适用的、感觉上舒适自然的,但不一定是丰富的。空间做丰富容易,做到简单而舒适难。


其次我经常鼓励学生“眼睛里要揉不得沙子”,要精益求精,甚至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因为当我们眼睛揉不得沙子的时候,才会不断地审视自己做的东西,发现不好的地方,就会不停地动手修改,这样的话,在不断操作中逐渐提高眼光。


设计院、设计公司、出国……


【记者】:对于未来,学生都会有很多困惑,适合是什么样的设计机构,甚至是是不适合成为建筑师,在这个时候,您会怎么样给他们一些引导?在可能自己想法还不成熟,还在处于困惑状态的时候?


【傅筱】:对于择业,南京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学院的基本思想是这样的:学建筑不一定就得做建筑设计。我们借助南大多学科综合平台,采用的是2+2+2的教学模式,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建筑学的底子,但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你可以做管理,你甚至可以转向研究建筑物理或者其它相关的行业,择业是多出口、多元化的。具体到每个学生,关键是学生自己要想清楚未来的方向,对老师来说,只是一个建议而已,真正的路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走。


从中国现在的发展来讲,我认为越往后,我们本土培养、本土实践的建筑师会走得不错的。其实不一定只是境外的设计机构是最好的,国内有不少设计院、个人事务所、甚至是年轻的个人事务所,现在都很不错,虽然有些年轻事务所可能成立也就十来年左右,他们踏踏实实地在做事情,他们的思考方式、做事的方法、还有建成的作品,都是相当好的。我觉得学生不一定要盲目迷信国外事务所,国外事务所也是好坏都有。另外,一些国外的企业型事务所,流水线式的设计模式,学生进去之后不一定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当然流水线生产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建筑师初入行时,还是需要全面地接触一些东西,对职业道路会有更大的帮助。

至于出国问题,我对学生多是鼓励。国外的教学环境与国内不同,我们的建筑教育是“职业型教育+研究型教育”为主,要向社会输送适用型人才,同时兼具研究性质。但是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实践的项目相当少,慢慢地他们的教学转向研究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国外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而我们因为社会需求更加注重职业技巧的训练。有些国外大学的建筑学课程,进去之后并不急于教授建筑,讲的是其它的,比如让学生解决不允许在瓶中装重物,如何让它沉到水底等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学生想出国我是非常支持的,因为从国外学习回来,还有很多实践机会,在那边可以感受一下国外建筑教育的大环境,把思维锻炼一下,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会有帮助。其实,技术积累只是时间问题,思维不改变,可能是影响一生的事情。


经验分享


【记者】:傅老师您从毕业到开始建筑实践,所处的时间段和我们很多现在即将毕业的学生所面临的状况是相似的。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您是怎么样从刚毕业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自己的工作状态,成为成一位成功的建筑师的?


【傅筱】:做一个建筑师我觉得首先可能还是兴趣吧,我是“爱一行才能干一行”的人。有人强调干一行,爱一行,我不是这么看的。但是话又说回来,爱一行不一定能干好一行,只有在兴趣的前提下,通过刻苦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才能带来收获。


另外还要有耐得住的心态,建筑这个行业比较强调积累。中国现在的70后建筑师,好像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一些认可和承认,那是因为是中国现在建设量实在是太大了,让我们有机会去做很多事情。实际上我们要成熟的话,最少得是十几年后。我觉得如果太急于去获得什么,可能不是太好的状态。


身体力行做建筑


【记者】:谢谢傅老师,最后请您为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刚则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设计师送上一句话?


【傅筱】:身体力行,就是很多事情愿意亲自去做,我始终记得上大学时一位老师的话:“35岁以前不要想着指挥别人”。也许这句话对今天刚毕业的学生也是适用的,“身体力行”这四个字让我受益颇多。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