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王昀设计师 > 王昀—游走在聚落之间的设计实验

王昀—游走在聚落之间的设计实验
2015-08-27 17:39 3126


建筑师做设计,是一个不断将自身意识转化为建筑的过程。从抽象到具象的这个过程中,建筑师更多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我个人在聚落间行走的经验最终形成了设计的源泉”,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东京大学博士,方体空间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王昀在深圳一场主题为“脚下的聚落与手上的聚落”的演讲中如是说道。十余年间,王昀周游世界以研究人类的聚落,这其间不仅让他获得了设计的灵感,也让他对建筑以及建筑设计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传统聚落,启发灵感


  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里,王昀走过了世界上30多个国家,研究聚落的问题。“在10年对聚落的研究中,我寻找到诸多设计的灵感”王昀说道,一直以来,他都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聚落,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如何在聚落的多样性中找到共同性,找到作为一个基本存在的人的诉求和思考,是王昀研究聚落的目的之一,似乎也是他寻找设计灵感的方式之一。


  分享在十年行走中体验的聚落风景,王昀说道,每一个聚落都有一个风景。纵观王昀此前的作品:“60平米极小城市”、住宅A+B、百子湾中学、庐师山庄会所等一系列项目的设计手法,无论是通过几何学的手段,表现建筑各自特征的方式,还是类似在建筑物中打造长条型中庭,唤起人们对于中国西北地区下沉式窑洞空间的联想等手段,都凸显出他在聚落中得到的空间体验。在王昀眼中,这种体验能化为自己头脑中空间意识的一个部分,然后再投射到他的设计当中。 


  对此,王昀表示,在聚落研究中,来自“风景”、“广场”、“高塔”、“几何学”、“梯段”、“光影”、“重复”以及“地形”的经验,都是他做建筑设计实验的灵感来源。“传统的东西、聚落居民自然呈现出的风景甚至于观念,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做另一个转换,再呈现出来的就是现代城市的风景”,王昀认为。


  共同幻想,影响设计


  “共同幻想”,是王昀一直在强调的概念,在他看来,这是基于地域性长时间形成的结果。他表示,一个家族或群落,经过百年的共同生活,在大家的生活目的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催生出了所谓的“共同幻想”。同时,自然形成的聚落,是“共同幻想”的结果,是在经济、理想、文化都相似的情况下,才产生的效果。在王昀看来:“没有‘共同幻想’,重复的东西很难存在。”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经济、体制、文化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告别了传统聚落没有交流的状态,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王昀认为,城市中的“共同幻想”已经被打破。在此情况下,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大城市里,一个风貌、一个特点概括一个城市,还有没有可能性?在没有“共同幻想”的世界,如何设计建筑、打造城市?


  对此,王昀曾指出,中国在没有共同幻想的情况下,恰恰就有了未来发展的可能。在他看来,探寻“共同幻想”的过程,也蕴藏着设计师对建筑的无限想象力。如何形成“共同幻想”,王昀认为,未来中国的“共同幻想”并不会在短期内形成。他指出,保有“共同幻想”,有两种可能:一是交通不发达、情报封闭的情况会有共同幻想;二是,整个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共同幻想”被重新确定。对此,王昀曾预言:“随着中国城市‘共同幻想’的建立,届时城市将呈现出西方建筑形态现象,例如法国、荷兰、意大利、日本、美国,人们将对建筑产生一个总体的印象。


  不同个体,异化结果


  做建筑设计,王昀指出:“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意识转为建筑的过程,是把大脑中的抽象概念变成现实的对象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王昀认为,不同的设计者采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对此,他分类出四种方法:“反射”设计法、“模仿”设计法、“变形”设计法以及“投射”设计法。王昀解释说,哪怕设计师对同一事物产生自我意识,通过不同的方法,最后打造出的建筑效果也会相去甚远。


  除了不同设计师在设计、打造建筑物的过程中,产生异化外,不同个体解读同一建筑物,似乎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王昀表示:“不同的人对建筑都有不同的感受。”他指出,设计师打造出来的建筑作为一个客体,能让其中的人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由想象衍生出多样的风景。“有时候,什么都不是的设计,能让人产生自己的感受,这或许是建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让人能对建筑产生多异性的解读”,王昀说道。这种多异性的存在,在他看来,很有意思。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