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马清运设计师 > 马清运—马清运和他的设计理念

马清运—马清运和他的设计理念
2015-08-14 09:13 56673


在西方建筑界里,马清运属于很特别也很罕见的一类。一方面他在最商业的事务所(诸如KPF)做设计师,另一方面又在非常严肃的学院里做教师。“西方社会判断人是很单纯的,你是公司里做设计师的,你就不是做教师的材料。但我是中国人,他们无法判断、也无法理解不由自主的实践与独立思考的理论何以能结合。这样,我成了跨这两个领域的较少数人之一。”或许是这层双重身份,使马清运对建筑这项学科和产业有着格外凝重的思考和体验。




马清运生于1965年,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次年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研究生院,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马清运不但精于实践,并且勤于教育和研究。从1992年开始,马清运先生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研究生院任客座教授,任James Corner教授景观及建筑工作室指导,成为该院的第一位华人教师。1995年任中国深圳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及设计院院长助理。1997年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研究生院的全职教师,任研究生主线设计工作室(core studio)教授及毕业论文的导师。

 

身份的再造


在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的员工心中,这世界上的大师只有一个半,一个是马清运,半个是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


彬彬有礼、身着西装、留着一小撮胡子的马清运总会很礼貌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他是第一个在国外知名大学担任建筑学院院长的中国建筑设计师。马清运在谈到美方选择自己的原因时说,“中国建筑师的灵活性和用手思考的能力为世界关注,大问题不拘小节的方式也令国际建筑师羡慕。”  

马清运生于西安,祖籍蓝田。这里有王维浪漫的田园诗歌,有被雕为秦皇玉玺的绝世美玉,还有陈忠实笔下莽莽苍苍的白鹿原。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他成为继梁思成、陈植等建筑学前辈之后首位获奖学金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中国人。毕业后,经过几年先后在费城Ballinger及纽约KPF任设计师、高级设计师的经验,马清运在2000年正式在北京、上海成立马达思班建筑师事务所中国设计事务所。2006年12月受邀担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USC)院长,成为首位在国外知名大学担任建筑学院院长的中国建筑设计师。


在上海新乐路134弄,透过一行红字,黄色基调的“马达思班”一目了然,这就是马清运的工作室,就是被人们誉为“麦田”的建筑师事务所。登堂入室,扑入眼帘的是一座烂漫金黄:地面、墙面、桌面……感觉让人犹如到了收获季节的麦田。


在马达思班的“麦田”里,中、德、日、美、法等世界各地的实习生都有。究其原因,“因为设计需要大量交流和不同文化的碰撞,再加上我以前是做老师的,因此我希望设计能成为一种交流的产物。” 马清运如是说。在最商业的设计事务所做设计师,想的却是在严肃的学院里做老师,对立的两面能集于一身,在美国等地也是罕见的。

 

父亲的心愿 

 

父亲的屋子修在自家的宅基上,也修在父亲的心愿上。马清运还在读清华大学的时候,父亲就说,“儿啊,等你学成回来了,攒点钱,给我在家里盖几间房子,我老了的时候回去住。”在关中人的心目中,房子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尊严的象征。谁家盖了青砖大瓦房,谁家的日子就过得滋润舒坦,人活得就光鲜,活得就有尊严。当马清运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成,并就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之职、逐渐在国际国内建筑设计业界名声鹊起之后,父亲再一次向马清运提出了要求。 


马清运正视父亲的要求了。是的,该给父亲造几间像样的房子了。父亲要的是一个富裕农家人的尊严。于是,马清运开始给父亲设计和建造房子了。建好的房子真是别具一格,上下两层,层高四米,充分利用了农村广袤的空间。楼梯内设,上下出入不经风雨,不怕日晒。令人惊异的是,客厅与餐厅的隔断,是一个装饰别样的烟囱,烟囱下面是一个壁炉,壁炉上方连接着几道管线,把暖气片接进所有房间之内。冬天里,在客厅烧几根木头,整个房子就和暖如春。二楼巧妙地利用空间,设计了好几间房子,开间大小一样,装饰一样,没有上下之分。更让人惊诧不已的是,整个房子的窗户都是钢玻璃结构,外边加了一道木板,相当于木窗扇。按马清运的设想,这木窗扇,应该有两个功能,一为防玻璃破碎,二为隔挡阳光。这设计,这风格,这布局,这造型,这创意,在关中八百里秦川农户中,绝无仅有,堪称一绝!


  马清运的想法还没有就此结束,他在房子的左边修了一个三十米长,一米五宽的游泳池。另外,墙的设计也与众不同,远远眺望,就像一座四方四正的石头房子。马清运给这座房子起了一个深情的名字:父亲的宅屋,别名石砦。父亲乐不可支,心满意足。父亲的宅屋落成后不久,被评为世界五十大建筑作品之一,是一个中西建筑风格完美结合,不可多得的建筑标本! 2009年7月,马清运的父亲在“父亲的宅屋”中寿终正寝。

 

设计与裁缝


有一句话,马清运是经常挂在嘴边的:“建筑师只不过是社会产品的加工者,而我更像裁缝铺的商人”。马清运的一家人除了他,都是裁缝。父母乃至故乡对他的建筑设计方面影响甚微,而在生活方面给他的影响却很大。他在设计中很注重细节。“这是母亲对我的影响,她是个普通的女性,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她活得很尊严。她对细节很在意,很讲礼仪。衣服每两天必洗,吃饭一定要全家人坐齐后再吃。”

都说马清运是一个十分重视潮流的人,但他紧随着补了一句“我不是一个追逐潮流的人”。在马清运早期参与设计的作品中,很多业内人士都说马的设计风格很现代,无论是在美国宾州的德国SAP总部、美国新泽西州的Hercules总部、韩国汉城的Dongbu公司、中国上海的恒隆广场、中国宁波的天一广场总部等,他的设计作品都冠以“新锐设计师”的称号,令许多建筑师羡慕。他参赛的国际竞赛项目,波兰华沙市中心重建规划、德国慕尼黑旧机场改建规划、威尼斯公共汽车站、深圳文化中心、北京CBD核心区等方案,更让人觉得他是位重视潮流的人,对他的建筑作品冠以“很荷兰”(前卫)的雅称。


建筑没有绝对的、固定的模式,有的只是立足之地和归根之感。在朱家角,在上海唯一留存的都市水乡,马清运的建筑理念得到了极好的诠释。在马清运的眼里,水乡的房子应该有创新性和生命力,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在平常中找非常。“我要的建筑就是这种非真理的建筑。”他很自信。

 

城市的再生


深入农村进行了一番传统与革新的改造之后,马清运继续马不停蹄地实施起他的城市改造。


早在1995年的时候,马清运就配合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进行珠江三角洲城市状态的研究,他在这一研究当中受雷姆·库哈斯的影响很大,关注城市大于建筑本身。


雷姆·库哈斯曾经有点夸张地评价马清运说“他可以作为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标记”,他的丰富经历足以让柏林人惊讶。 这个时代的能量表现在城市上,城市才是建筑意义的真正来源,因此他的设计总是关注建筑和城市生活的关系。

     

这样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规划和设计甚至让欧洲建筑界侧目。2002年宁波的“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图书馆”项目设计方案入选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成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参展单位中的一家。2003年12月入选美国设计杂志《建筑实录》世界十位“设计先锋”建筑事务所之一。一直关注马清运和“马达思班”的库哈斯认为“马的工作室是一个原创的矛盾交织的工作室,给当代中国建筑提供了实质性的见解和探索”。

在马清运的理念里面,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大于建筑本身的完整性。他思维奇特、有言必行。可能是因为有了学者的气质,他的每一次大胆行动必能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来支撑,这或许也是他能够在中国以及西方建筑界立足的独特魅力所在。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