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苏之玉设计师 > 我不是大师

我不是大师
2009-10-12 09:58 1815

    设计的最精妙之处并不在于它是否时尚或者耐用,而是在于人们对作品的一见钟情。我们都知道,有时候你会莫名迷上一个设计,没有任何理由的,就好象恋爱一样,对于它爱不释手,难以割舍。所以,我深信,设计是不能被解释的,正如我们无力取来一片月光,摘来一朵花开,保存一段时光。

 

    一颗小石头扔到平静的湖里,或多或少也能激起一点的浪花。不管别人怎么的赞赏和表示不屑,我自知,在案例解析推出的那一刻就开始一个接受指正和批评的过程,迎接我的不是掌声和鲜花。

    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是风格。成功的大师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具备自家之风格,你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品。这种条件是重要的,但并非有风格就一定成功。风格之形成是一种比较复杂之组合,就是因为风格需要不断尝试及寻找,当性格成熟后才能成为一种实体。他是怎样的人,就设计出怎样的东西,这个就成了风格。当然性格这码子的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下来,但我相信只要不断追求下去,人生(和作品)才可变得有意思,作品也因而变得有价值,如果只是单顾招呼市场客户之需求,生命也就降格到只为湖口而活着。“它对于其他人,这些设计只是物品,但对于某些人,它们却是回忆或是感情的载体,所有的东面都是死物,只有加入了感情,它才活过来! 所有所有的东西都充满爱!这才是重中之重!这才是设计。”这段话是我的一个客户看过日本的设计之后对我说的,在这里要感谢姜剑凝,是他让我有机会学习到这么好的设计。如果说设计作品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能在低迷的情绪中激发起人们内心的怜悯、爱、勇气、自尊和希望,让人产生唤醒美好记忆的愿望,那将是最好的作品。

     有的时候会让我有点茫然,问自己,我怎么会在这里?设计,仅仅是一种职业吗?一个作品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人,我们关注的不是他头上的光环和其过程和行为,他是大师,还是专家,对我们来说重要吗?。

    这几年时间里结识了一个又一个的人,他们的人格、秉性、命运使我学会了平视,学会了坦然地面对一切,也学会了审视自己和审视别人,我不再穷诘那些随处都可以碰到的疑问,只用心去体贴身边的事物,也许看得太清楚了就会觉得自己离这个世界最柔弱最袒露的部分更近了,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每当我对某些人和某些事情抱有幻想时,就需要一双有力的手来作反拨。如此,我若失望了,便不会痛心疾首。一个人就像一片茶叶,只有在开水中才知道自己有多少坚强与从容,面对残酷的环境,你不得不从容面对,而从容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品质。

    我没有必要以矫情的姿态去寻求安慰,去寻求别人的赞赏。好的作品应该是谦逊和不露声色的,它根本就不去想被误解的尴尬,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与现世的人对话一样,这样的作品洋溢出的精神气质,才具有那种我所深深欣赏的内向。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我分享这一切。

     我一直不习惯大家冠以“大师”的名称于我。

     大师的作品是有深度的,是有感情的,是能够被人记住,是能够流传的。

   

    我也没有成为大师的潜质,甚至成为“小师”都很难。
    对于大师的作品,我只能做一个虔诚的信徒,仰望大师,顶礼膜拜。 

    因为我不是大师!!!

    感谢那些在我的案例中解析的每一位,有了你们,我才能够更好的成长!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