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陳工ChenGong设计师 > 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2010-07-30 15:25 8043

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第一节: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是建筑空间环境的主体,建筑以来室内空间来表现它的使用性质。在大自然中,空间是无限的,但是空间可以通过运用物质手段来限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进入建筑物中您就会感受到空间的存在,这种感受来自于周围室内空间的天棚、地面与墙面所构成的三度空间。室内界面指围合成室内空间的基面、垂直面、和顶面。人们使用和感受室内空间,通常直接看到和感受到的是界面实体。室内界面的设计及有功能技术要求,也有造型美观要求,既有界面的线性和色彩设计,又有界面材质选用和构造问题。因此,界面设计在考虑造型、色彩等艺术效果的同时,还需要与房屋室内的设施、设备等周密协调。围合室内空间的地面、墙面和顶面使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它决定着室内空间的容量和形态,既能使室内空间丰富多彩,层次分明,又能赋予室内空间以特性,同时有助于加强室内空间的完整性。

 

一、界面的要求和功能特点

 

1.各类界面的共同要求:

 

⑴ 耐久性及使用期限;

 

⑵ 耐燃及防火性能;

 

⑶ 无毒

 

⑷ 无害的核定放射剂量

 

⑸ 易于制作安装和施工

 

⑹ 必要的保温隔热、隔声吸音性能

 

⑺ 装饰与美观要求

 

⑻ 经济要求

 

2.各类界面的功能特点

 

⑴基面:——耐磨、防滑、易洁净、防静电等

 

⑵垂直面 : ——较高的隔声、吸音、保温、隔热性等

 

⑶顶面——质轻、光反射率高、较高的隔声、吸音、保温、隔热性等

 

二、室内空间构成

 

1、基面:基面通常是指室内空间的底界面或底面,建筑上称为“楼地面”或“地面”。

 

基面一般分为水平基面、抬高基面、降低基面三类。

 

⑴ 水平基面

 

特性:水平基面在平面上无明显高差,空间连续性好,但可识别性和领域感较差。

 

改进:通过变化地面材料的色彩和质感明确功能区域。

 

⑵ 抬高基面

 

这是一种对大空间进行限定的有效而常用的形式,抬高基面是指在较大空间中,将水平基面局部抬高,限定出局部小空间。

 

特点:水平基面局部抬高,被抬高空间的边缘可限定出局部小空间,从视觉上加强了该范围与周围地面空间的分离性,丰富了大空间的空间感。抬高基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视觉联系程度,是依靠高程尺度的变化而维持的。

 

A、抬高基面较低:抬高空间和原空间具有较强的整体感。

 

B、抬高高度稍低于视高时,可维持实现的连续性,但空间的连续性中断。

 

C、抬高高度超过视高时,视觉和空间的连续性中断,整体空间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空间。

 

⑶ 降低基面

 

与抬高基面相反,降低空间是将基面的一部分下沉,明确出空间范围。这个范围的界限可以用下沉的垂直表面来限定。通过降低基面的手法,可以丰富大空间的体形变化,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质感、色彩、形体要素的对比处理表现自己更具有个性和目的的个体空间。就空间视线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整体感而言,随着下降高度的增加,并超过人的视高时,空间视线的连续性和整体感完全被破坏,使小空间从大空间中独立出来。

 

特点:内向性、保护性,多用于休息及会客场所。

 

2、顶面

 

在实际空间中,顶面的设计形式往往是最主要的设计要素,它可以是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自然反应,也可以与结构分离开来,变成空间中一个视觉上的积极因素。其设计手法如同基面,可利用局部的降低或抬高划分空间、丰富空间感,也可借助色彩、图案、质感加以改进空间的音响效果扩给空间一种方向特性。

 

3、垂直面:垂直面一般是指室内空间的墙面及竖向隔断。界面特点:空间造型最活跃、视觉感受最强。

 

在室内空间限定中,垂直面设计首先要考虑的视高的问题,因为空间围合的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墙面的高度。

 

高度小于 60cm时,空间无围合感;

 

高度达到 150cm时,开始有围合感,但仍保持连续性;

 

高度达到 200cm以上,具有强烈的围合感,且划分空间。

 

其次由于垂直面在一个空间中数量较多,因此其布局形式非常重要,常见的布局形式有三种。

 

⑴ L型垂直面:围合感较弱,多作为休息空间的一角,典型的空间是一组转角沙发,加上茶几和地毯围合成的静态的休息或交流空间。

 

⑵ 平行垂直面 :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方向感,属于外向型空间。如走廊、过道等。

 

⑶ U型垂直面 :具有方位感,即朝向敞开一面,增加了空间的渗透感,在室内空间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第二节:室内空间形态给人的感受

 

人们对空间环境气氛的感受,通常是综合的、整体的。既有空间的形状,也有作为实体的界面。室内空间由于墙体的不同围合形式便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而空间形态的不同对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空间形态是空间环境的基础,它决定空间总的效果,对空间环境的气氛、格调起着关键性的作。室内空间的不同处理手法和不同的目的要求,最终凝结在各种形式的空间形态之中。

 

一、室内空间界面给人的感受

 

室内空间界面给人的感受源于空间界面自身的造型和界面所运用的材质两方面。在界面设计时要根据室内空间的性质和环境气氛的要求,结合现有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等对空间界面进行处理,即可赋予空间特性,还有助于加强它的完整统一性。

 

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是界面设计中涉及设计成果的实质性的重要环节,它最为直接的影响到室内设计整体的实用性、经济性、环境气氛和美观效果。在材质的选用上应充分利用不同材质的不同空间感受,为实现设计构思创造坚实的基础。

 

1、图案:图案大小选择时,运用大图案可使界面提前,空间缩小;小图案可使界面后退,空间感扩大。

 

2、材质纹理或线条走向:一般其布局方向要有利于扩大空间感。层高低的空间墙面应尽量利用纵向线条,使空间感挺拔;开间狭窄的空间应利用一些平行于开间方向的线条来打破狭窄的感觉。

 

3、材料的色彩、质地。用冷色调可使空间有后退感,使空间感扩大,但冷色调也会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冬天阴面房间应谨慎使用。质地光滑或坚硬的材料,应容易形成反射,而使空间感变大,相反粗糙之感的材料会使空间变小。

 

二、室内空间形态给人的感受

 

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室内空间的形态就是室内空间的各界面所限定的范围,而空间感受则是所限定空间给人的心理、生理上的反响。

 

1、矩形室内空间

 

矩形室内空间是一种最常见的空间形式,很容易与建筑结构形式协调,平面具有较强的单一方向性,立面无方向感,是一个较稳定空间,属于相对静态和良好的滞留空间,一般用于卧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室内空间。

 

2、折线形室内空间

 

平面为三角形、六边形及多边形空间。如三角形空间。平面为三角形空间具有向外扩张之势,立面上的三角形具有上升感;平面上的六边形空间具有一定的向心感等。

 

3.圆拱形空间

 

圆拱形空间常见两种形态。一种是矩形平面拱形顶,水平方向性较强,剖面的拱形顶具有向心流动性;另一种为平面为圆形,顶面也为圆弧形,有稳定地向心性,给人收缩、安全、集中的感觉。

 

4.自由形空间

 

平面、立面、剖面形式多变而不稳定,自由而复杂,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艺术感染力,多用于特殊娱乐空间或艺术性较强的空间。

 

第四节:室内空间的划分

 

室内空间的划分可以按照功能需求作种种处理 ,随着应用物质的多样化、立体的、平面的、相互穿插的、上下交叉的,加上采光、照明的光影、明暗、虚实、陈设的简繁及空间曲折、大小、高低和艺术造型等种种手法,都能产生形态繁多的空间划分。

 

? 封闭式划分

 

采用封闭式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对声音、视线、温度等进行隔离,形成独立的空间。这样相邻空间之间互不干扰,具有较好的私密性,但是流动性较差。一般利用现有的承重墙或现有的轻质隔墙隔离。多用于卡拉 ok包厢、餐厅包厢及居住性建筑。

 

? 局部划分

 

采用局部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视线上的相互干扰,对于声音、温度等设有分隔。局部划分的方法是利用高于视线的屏风、家俱或隔断等。这种分隔的强弱因分隔体的大小、形状、材质等方面的不同而已。局部划分的形势有四种,即一字形垂直划分、 L形垂直划分、U形垂直划分、平行垂直面划分等,局部划分多用于大空间内划分小空间的情况。

 

? 列柱划分

 

柱子的设置是出于结构的需要,但有时也用柱子来分隔空间,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变化。柱距愈近,柱身愈细,分隔感愈强。在大空间中设置列柱,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设置单排列柱,把空间一分为二;一种是设置双排列柱,将空间一分为三。一般是使列柱偏于一侧,使主体空间更加突出,而且有利于功能的实现,设置双列柱时,会出现三种可能,一种是将空间分成三部分,而是会使边跨大而中跨小,三是边跨小而中跨大。其中第三种方法是普遍采用的,它可以使主次分明,空间完整性较好。

 

? 利用基面或顶面的高差变化划分

 

利用高差变化划分空间的形式限定性较弱,只靠部分形体的变化来给人以启示、联想划定空间。空间的形状装饰简单,却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空间感。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室内地面局部提高;二是将室内地面局部降低。两种方法在限定空间的效果上相同,但前者在效果上具有发散的弱点,一般不适合于内聚性的活动空间, 在居室内较少使用。后者内聚性较好,但在一般空间内不允许局部过多降低,较少采用。顶面高度的变化方式较多,可以使整个空间的高度增高或降低,也可以是在同一空间内通过看台、排台、悬板等方式将空间划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层次,既可扩大实际空间领域,又丰富了室内空间的造型效果。多用于公共空间环境。

 

? 利用建筑小品、灯具、软隔断划分

 

通过喷泉、水池、花架等建筑小品对室内空间划分,不但保持了大空间的特性,而且这种方式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利用灯具对空间进行划分,通过挂吊式灯具或其他灯具的适当排列并布置相应的光照。所谓的软隔断就是为曼、珠帘及特制的折叠连接帘,多用于住宅类、水面、工作室等起居室之间的分隔同的小区,增强了亲切感和私密感,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这种在强调共性中有个性的空间处理,强调心(人)、物 (空间)的统一,是公共建筑设计的进步。由于母子空间具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大空间相互沟通,闹中取静,较好的满足料群体和个体的需要。

 

八、交错穿插空间

 

利用两个相互穿插、叠合的空间所形成的空间,称为交错空间或穿插空间。城市中的立体交通,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活力。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已早已不满足于封闭的六面体和精致的空间形态,在创作中也常见室外空间的城市立交模式引入室内,在分散和组织人流上颇为相宜。在交错穿插空间,人们上下活动交错穿流,俯仰相望,静中有动,不但丰富了室内景观,也确实给室内空间增添了生气和活跃气氛。交错、穿插空间形成的水平、垂直方向空间流动,具有扩大空间的功效。空间活跃、富有动感,便于组织和疏散人流。在创作时,水平方向厂采用垂直护墙的交错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穿插交错,左右逢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形成的空间相互界限模糊,空间关系密切。

 

九、灰空间

 

灰空间又称为模糊空间,它的界面模棱两可,具有多种功能的含义,空间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灰空间长介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之间,如室内、室外;开敞、封闭等。由于灰空间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灰色性,从而延伸出含蓄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多用于处理空间与空间的过渡、延伸等。对于灰空间的处理,应结合具体的空间形式与人的意识感受,灵活运用,创造出人们所喜爱的空间环境。

 

第五节:室内空间序列

 

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时空中体现一系列的过程,经主旨是相对和展示的,这种活动过程都有一定规律性或行为模式,如看电影先要了解电影广告,继而去买票,然后在电影开演前略加休息或作其他准备活动,看完后人员疏散。因此建筑物的空间设计一般也应该按照这样的序列来进行。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环境的先后活动的顺序关系,是设计师按建筑功能给予合理组织的空间组合。空间基本上是有一个物体同感受它的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关系。空间以人为中心,人在空间中处于运动状态,并在运动中感受、体验空间的存在,空间序列设计就是处理空间的动态关系。在序列设计中由于层次和过程相对较多,如只是以活动过程为依据,仅仅满足行为活动的物质需要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一种行为工艺过程的体现而已。在空间序列设计中除了按行为工艺设计的要求,把各个空间作为彼此相互联系的整体来考虑外,还应该以此作为建筑时间、空间形态的反馈作用与人的一种艺术手段,以便更深刻、更全面、更充分地发挥建筑空间艺术对人心理上、精神上的影响。空间的连续性和时间性是空间序列的必要条件,人在空间内活动感受到的精神状态是空间序列考虑的基本因素,空间的艺术章法则是空间序列设计主要研究的对象,也是对空间序列全过程构思的结果。

 

一、序列全过程

 

1、起始阶段:该阶段是序列的开始,它预示着将要展开的内容,应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个性。

 

2、过渡阶段:它是起始后的承接阶段,又是高潮阶段的前奏,在序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序列中关键一环。它对最终高潮出现具有引导、启示、酝酿、期待及引人入胜等作用。

 

3、高潮阶段:高潮阶段是全序列的中心,是序列的精华和目的所在,也是序列艺术的最高体现。在设计时应考虑期待后的心理满足和激发情绪推达高峰。

 

4、终结阶段:有高潮恢复平静,是终结阶段的主要任务。良好的结束有利于对高潮的追思和联想。

 

例:中国古代建筑故宫

 

唐朝诗人骆宾王有一句诗: “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面对明清皇宫紫禁城,你也许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你的感受,这就是“壮”与“尊”。您可以顺着皇紫玉玺来进行全程旅游,也可以沿着午门、角楼、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北门的序列进行。从紫禁城内望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高三七点九五米,建于一四二O年。城楼置钟鼓,应逢皇帝主持大典,钟鼓齐鸣,以壮声威。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广场是皇宫内最大的广场,皇帝举行大典时在此排列仪仗。角楼。紫禁城垣的四隅,各建有一座角楼。四座角楼造型相同,分别由九梁、十八柱、三重檐、太和前面是午门和太和门之间的广场,皇帝举行大典时在此排列仪仗。门七十二脊构成,楼顶置有镏金宝项。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由南至北排列在高八米的汉白玉台基上。它们及其东西两翼的文华殿、武英殿组成了紫禁城的外朝。太和殿亦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内最高的殿宇,殿高三十五米。皇帝登基,庆贺诞辰,出兵征讨等大典都在此举行。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状员的场所。这是龙座干清宫的 前室。皇帝平日在此料理国事位于干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是清代 放置宝玺的地方。这里收藏着二十五方代表皇权的印玺,用金盒盛装,黄绸覆盖。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图为坤宁宫东侧室,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大婚时皇后只在此居住三日,然后回到各自所住的宫内。御花园建于 1417年。这是皇帝进入御 花园时所见的景观。前面的坛是香炉。暮霭中的顺贞门。顺贞门是御花园的北门,出此门便是紫禁城的后门神武门。

 

二、不同类型建筑对序列的要求

 

<DIV align=left>不同性质的建筑有不同空间序列布局,不同的空间序列艺术手法有

 

不同的序列设计章法。在现实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中,空间序列设计不会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有时需要突破常规,在掌握空间序列设计的普遍性外,注意不同情况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影响空间序列的关键在于:

 

1、序列长短的选择:序列的长短反映高潮出现的快慢以及为高潮准备阶段而对空间层次的考虑。由于高差一出现,就意味着序列全过程即将结束。因此对高潮的出现不可轻易处置,高潮出现愈晚,层次必须增多,通过时空效应对人心理的影响必然更加深刻。因此长序列的设计往往用于需要强调高潮的重要性、宏伟性与高贵性。因此序列可根据要求适当拉长。但有些建筑类型采用拉长序列的设计手法并不合适,如讲效率、速度、节约时间为前提的交通客站应尽量缩短,其室内布置应一目了然,层次愈少愈好,时间愈短愈好,减少旅客由于办理手续的地点难找和迂回曲折的出入口而造成心理紧张。而有充裕时间观赏游览的建筑空间,为迎合游客尽兴而归的心理愿望可将空间序列尽量拉长。

 

2、序列布局类型的选择:采用何种布局决定与建筑的性质、规模、环境等因素。一般序列格局可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规则式和自由式。空间序列线路分为直线式、曲线式、迂回式、盘旋式、立交式、循环式等。我国传统宫廷寺庙以规则式和曲线式居多,而园林别墅以自由式和迂回曲折式居多,规模宏大的集合式空间常以循环往复式和立交式的序列居多。

 

3、高潮的选择:在建筑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建筑性质特征的、集中一切精华所在的主体空间就是空间序列的高潮所在。高潮应反映该建筑性质特征的及一切精华所在的主体空间,它是建筑的中心和参观来访者所向往的最后目的地。根据建筑的性质和规模的不同,考虑高潮出现的位置和次数也不同,多功能、综合性、规模较大的建筑具有形成多中心、多高潮的可能性。即使如此,也有主从之分、整个序列似高潮起伏的波浪一样,从中可以找到最高的波峰。如共享空间降社交休息的空间提到了更高的阶段,成为整个建筑中最引人瞩目和引人入胜的精华所在。

 

三、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因此,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非常重要。

 

1、空间的导向性:指导人们行动方向的建筑处理称为空间的导向性。采用导向的手法是空间序列设计的基本手法,它以建筑处理手法引导人们行动的方向,使人们进入该空间,就会随着建筑空间布置随其行动,从而满足建筑物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良好的交通路线设计不需要指路标和文字说明牌,而是用建筑所特有的语言传递信息,与人对话。常见的导向设计手法是采用统一或类似的视觉元素进行导向,相同的元素的重复产生节奏,同时具有导向性。设计时可运用形式美学中各种韵律构图和具有方向性的形象作为空间导向性的手法。如连续的货架、列柱、装修中的方向性构成、地面材质的变化等强化导向等,通过这些手法暗示或引导人们行动的方向和注意力。因此,室内空间的各种韵律构图和象征方向的形象性构图就成为空间导向性的主要手法。

 

2、视觉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人们注意的目的物成为视觉中心。导向性只是将人们引向高潮的引子,最终的目的是导向视觉中心,使人领会到设计的诗情画意。空间的导向性有时也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设置,因此在整个序列设计过程中,还必须依靠在关键部位设置引起人们强烈注意的物体,以吸引人们的视线,勾起人们向往的欲望,控制空间距离。如中国园林通过廊、桥、矮墙为导向,利用虚实对比、隔景、借景等手法,以寥寥数石、一池浅水、几株芭蕉构成一景,虚中有实。获通过建筑、家具、屏风、亭台楼榭等将空间处理成先抑后扬,先暗后明,先大后小,千回百转的效果。而视觉中心是指一定范围内引起人们注意的目的物,它可视为在这个范围内空间序列的高潮。

 

3、空间构成的对比与同一

 

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干相联系的空间,构成彼此有机联系,前后连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如中国园林中“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视线引向高潮。一般来说,在高潮阶段出现以前,一切空间过渡的形势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统一对比的建筑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上。

 

例:苏州留园: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可按两条游览路线进行。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 ——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

 

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 ——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留园座落在苏州阊门外,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 1593年),为封建官僚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人花园,时称东园。徐氏有东、西二园,西园即今西园戒幢律寺。明末清初,该园荒废。

 

“绿荫”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溪山深秀。进入“绿荫”,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是掩映——透漏——敞开。

 

“古木交柯”为留园十八景之一。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 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明瑟楼 ”两层半间,取水木明瑟之意而名,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 路转之妙。体态轻盈造型精巧,取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而名,因楼下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之妙。

 

“涵碧山房”为中部主要建筑,俗称荷花厅,厅高大宽敞,陈设朴素,周围 老树浓荫,风亭月榭,迤俪相属,楼台倒影,山池之美,堪称图画。出轩东行,渡石桥,跨山涧,沿着卵石山径曲折而上,来到山顶小亭,山顶小亭名可亭,在亭中南望,“涵碧山房”与“明瑟楼”形如一艘航船,停泊在水 边。整组建筑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给人既有变化而又美观自然的感受,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法中主景偏右的传统手法。

 

小蓬莱座落在水中,四面景色就象展开的画轴。西北两侧山峦起伏,再造了 太湖流域,山水缥缈的自然风光,而东南两侧相互错落的楼、馆、轩、廊等建筑群,组成了与西北山林相对比的画意,体现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 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水上都市特色。

 

濠濮亭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名 “印月”,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印有的一轮明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娱目谴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他园少见,别匠具心。

 

曲溪楼矮屋二重,长十余米,因只有半间,进深仅三米左右,但入楼后并无穿行过道之感。楼内窗框门洞形成了一幅幅美妙的框景,真是人动画也动,步移景亦移,令人叫绝。

 

从曲溪楼北行,有水榭名 “清风池馆”,取苏东坡《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意而命名,举目四望,园中山池风光又呈现眼前。清代杨沂孙联:“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

 

五峰仙馆因盛康从文征明停云馆中得峰石放在园内,故名 “五峰仙馆”,大厅面阔五开间,高大豪华,由于梁柱及家具均以楠木制作,俗称为楠木厅,厅内装修精丽,陈设雅洁大方。无愧为江南厅堂的典型代表。

 

五峰仙馆东面的揖峰轩,取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记》中 “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句而命名,整个建筑朴素无华,外观二间半,入内则有一间半,结构别致。北面粉墙上深色的窗框,将天井中几块石峰,数枝翠竹构成了一幅幅精致的小品画,其画意可与板桥墨竹相媲美,此轩处于东西两个大厅之中,为园主读书、作画、抚琴、奕棋之所。周围峰石散布成林,又名“石林小院”

 

冠云峰高6.5米,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取名“冠云”、“瑞云”、“岫云”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三峰下罗列小峰石笋,花草松竹点缀其间,大有林下水边,胜地之胜的林泉景色。冠云峰周围水石台馆皆为观峰而设,以“云”名之。冠云峰东侧有六角小亭名“冠云亭”。 冠云峰后之楼名“冠云楼”,登楼南望,可一览院内全景,楼下有匾,署曰“仙苑停云”,意思是说这座云峰停留在此,宛然蓬莱仙苑。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化石上鱼鳖宛然,鳞甲生动,两旁四块大理石山水挂屏,俱合画意。

 

<DIV class=unnamed1 align=left>“又一村”在园之北部,借陆游诗“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DIV>

 

一村 ”而取名。此处环境恬静,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昔日果圃蔬畦之处,今陈列着数百盆朴拙苍奇的盆景。远翠阁在花园中部的东北方,前侧一峰名“朵云”。相传为明代文征明停云馆中旧物,楼前方形牡丹花台的动物浮雕,极为生动,为明代遗物。西部假山为苏州园林中较大的一座假山,漫山枫林,高出云墙,山上建有“至乐”“舒啸”二亭,此处环境僻静,极富山林野趣,再现了苏州西部丘陵地带 的自然风貌。

 

山前小溪一湾,东有水阁名 “活泼泼地”,水源似从阁下留出,自“又一村”至此,一派山林田园风光与中、东部精美华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体现了全 园布局上的高妙手法,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佳作,将永远“长留天地间”。

 

众所周知,留园多石峰。明代建园之初,徐氏即在园内竖起了闻名遐迩的瑞云峰,清代刘恕在修建时,又搜集了“十二名峰”于园内。然而,这些峰石今天还在园内吗?如果在,那么又在何处呢?留园石峰问题,成了园林艺术专家、爱好者一直想解开的一个谜。

 

清嘉庆七年 (1802),刘恕已在园内陆续聚集了十二石峰,并根据石峰的形神取名为: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猾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又请昆山王学浩将其一一绘图,吴县潘奕隽为各峰配诗。

 

刘恕是一个封建士大夫文人 ,他性嗜石,不惜重金,寻觅石峰,还撰写了《石供说》一书。得十二峰后,他自刻闲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间”,又自号“一十二峰啸客”。之后,他又在书馆庭园内散布了独秀、段锦、竞爽、迎辉、晚翠五峰及拂云、苍鳞两支松皮石笋,称其地为“石林小院”,又刻了“石林烟舍”闲章一枚,以记其景。除此之外,现在园内的日花、簖霞等峰,虽不见于记载,但石上镌刻的“蓉峰题”等字迹仍可辨识,可见,它们也是由刘恕寻觅来园的。时过境迁,园内石峰虽多,如今能指实其名者已为数寥寥,就是著名的十二峰,也因峰上大都无题名而不为人所识。然而刘恕是一“石痴”,在他留存于世的文章、诗词中,很多篇幅写的是得石经过及赏石断想,从这些诗文中可知,刘恕的十二名峰现皆在留园内。

 

留园十二峰为:印月峰 青芝峰 鸡冠峰 奎宿峰 一云峰 拂袖峰 玉女峰 弥猴峰 仙掌峰 累黍峰 箬帽峰 干霄峰

 

留园(刘敦桢)

 

留园 [注:此园 清乾隆间为官僚刘恕(蓉峰)所有,经修葺,于嘉庆三年落成,“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擅一园之胜,园名之曰寒碧庄”(嘉庆六年钱大昕《寒碧庄宴集序》),后亦称寒碧山庄,世称“刘园”。太平天国以后,阊门外独留此园。光绪二年官僚盛康(旭人)居此园,遂谐刘园之音,命名为“留园”(事见范来宗《寒碧庄记》与留园匾额上吴云所记及俞樾《留园记》)。]在阊门外,面积约30亩,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徐泰时置东西两园,于东园搜罗奇石,延周秉忠(时臣)筑假山[注:明袁宏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卷十四:“徐冏卿(按:即徐泰时)园在阊门外下塘,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石屏为周生时臣所堆,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了无断续痕迹,真妙手也。”],现留园中部池西假山下部以黄石堆叠,似为当时遗物(上部后经多次修理,杂置湖石,较琐碎而零乱)。西园后来成为戒幢律寺。清嘉庆间东园故址经改建称寒碧庄,并集太湖石十二峰于园内,为当时名园之一,规模东自揖峰轩,西至涵碧山房一带,后荒芜。光绪初重建,扩大范围,增添建筑,改名“留园”。 解放前夕园已芜秽狼藉,残破不堪。解放后全面修复,于是一代名园丽色重新,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注: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编号124)。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寒碧庄原有基础,经营最久,以后虽有局部改观,仍不失是全园精华所在,东、北、西三部分是光绪年间所增加。

 

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池为主,东区则以建筑庭院为主。此园原位于住宅之后,由住宅入园门,设在五峰仙馆东侧的 “鹤所”附近。但当时私家园林常在春时开放,以邀时誉,故另辟园门。今天留园入口仍按原来格局。入门后,经过曲折的长廊和小院两重,到达古木交柯,即可透过漏窗隐约看见山池亭阁的一鳞半爪,由古木交柯西面空窗望去,绿荫轩及明瑟楼层次重重,景深不尽。

 

山池一区大体西北为山,中为池,东南为建筑。这种布置方法使山池主景置于受阳一面,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常例。园内有银杏、枫杨、柏、榆等高大乔木十余株,其中不少是百年以上古树,园内山林森郁气氛主要由此形成。曲谿楼前的枫杨,绿荫轩旁的青枫,婀娜多姿,为园景增色不少,但曲谿褛前原有的枫杨近已不存。山为土筑,叠石为池岸蹬道,整体看去,山石嶙峋,大意尚佳,用石以黄石为主,气势浑厚,尤其西南一带较好,但在黄石上列湖石峰,有琐碎而不协调之感。西、北两山之间有水涧,似池水有源;涧口有石矶,上架石梁,但石矶过大,障蔽水涧,效果较差。池北假山以可亭为构图中心。西山桂树丛生,有爬山廊通至山巅闻木樨香轩,登山俯视,园中景色尽收眼底。池水东南成湾,但这一带池岸规整平直,稍嫌呆滞,且绿荫轩距水面嫌高,不及网师园水阁位置斟酌得当。池东以小岛“小蓬莱”及平桥划出一小水面,与东侧的濠濮亭、清风池馆组成一个小景区,以前此处有古树斜出临池,环境幽僻封闭,与外界适成对比。但小蓬莱位置逼近池心,因而使池面缺乏弥漫开旷感觉;岛上紫藤花架形象与周围环境不够协调,是其不足之处。

 

第六节:室内空间构图

 

一、构图要素

 

1、点

 

在话语中,点是一个停顿符号,在视觉艺术中,点是最小的组成单位。它最具向心力,也是最不确切的形。当人们认为沙漠是沙的海洋的,它其实由点组成。这些点组成了浩大的、暴雨般的沙流,创造了震憾人心的力量。它的作用显而易见。

 

⑴ 点的属性

 

理论上讲,点的轨迹构成线、线的密集形成面。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找到这种几何形的外形特征,并且用它来组成各种生活用品及其图案。发展至今,以点为基础的那些几何造型,正因其丰富的联想、巧妙的构思、强烈的视觉效果受到人们喜爱。将它们运用于空间和界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装饰手段。

 

让我们来看两个有关点的现象:首先,点的大小与形状可以改变。外表上,点可以是最小的元素形式,虽然这样说不一定准确。其次,点可以扩展,变成一个面。稍不留意,它就充满了(整个相对缩小的)背景面。所以我们要考虑到:点与背景的关系。即我们所说的“点”的大小比例;它的大小比例与空间环境中其它物体的关系。如果一条非常细的线与点并置,点的面貌也可以以面的方式反映出来。所以,点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而且,同样的点,不同的组合及形态,能给人以多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① 单独的点具有向心性和强烈的注目性。

 

② 两个大小不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点,给人以张力感、连续感。当我们视线反复于二点之间时,给人以“线”的感觉。

 

③ 两个大小不同并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觉首先集中于大点,然后移向并集中于小点。点愈小凝聚力愈强。

 

④ 三个以上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会来回于各点之间,而产生“面”的感觉。点的个数越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短,“面”的感觉越中。

 

⑤ 在各种排列中,依线排列的点,形成“线”的感觉;依据一定的规律,作大小或分组重复排列的点,给人以节奏感;依大小序列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韵律感;而依点的大小间隔的疏密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方向感和方位感。事实上,“点”的形态不止是一个小圆点,它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其它不规则的造型,要对它作任何界定都不可能。作为视觉无素的点与面的区人,并不依赖于量度,而依赖于比较。但它终究是“点”,它的基本特征是细小的,给人具象的停顿之感。由此看来,以不同面貌出现的点,具有千变万化的面貌,“死”的点成为了“活”的生命,它在室内空间环境中显得举足轻重。

 

⑵ 点在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空间环境中处处可见“点”的存在。一方面,家具和实物体,如一部电话、一瓶香水或者一点灯光是“点”;另一方面,在界面中,点得到比其它艺术形式更多的重合结果——它既是空间转角的角点,又是这些面的起点。面直接引出点并由点向外延伸。空间中点的位置,决定了各界面的位置。这还不包括各种动态的点。室内每一个构成点的元素,就其本身来说,都是一个微小的世界。它的位置相对稳固,既不偏向水平方向,也不偏向垂直方向,甚至不带有一点向前和向后的趋势。作为设计者,在作界面划分时,同样可以接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方式来考虑。外在而言,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元素;而对于内在,则不是点的本身,而活跃其中的内在张力才是元素。这种内在张力,才是元素。这种内在张力,也是每一种元素和材料按照视觉规律进行不同配置的结果,由此产生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如吊灯、桌面的蜡烛在空间中都以点的状态存在。独立的点,或者说独立的实物体,提神、跳跃、节奏感强。它们的位置可以不固定,只以各自的形态出现在平衡和点缀的地方,创造和调节室内气氛。这里的点都具有性格和表情,或通过造型或通过色调,所形成的形象形象语言,让我们产生共鸣,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再看空间转角的角点。室内的角点稳定地、科学地静止在那里,形成均衡、稳定的可视空间。它既确定距离,也决定造型,并且完成空间与空间的衔接。平衡的布局,空灵的区域,人们所生活和休息的空间范围被界定下来。空间,这个物理学视作的充实体,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最基本的场所。灯光的投影产生出了动态的点,同时,图中以点的伸展所产生的线,较之单一的线条更加丰富而有变化。这时点的特征有所降低,被点连成的线产生出了富于装饰性的韵律,界面装饰形成了节奏被调节出来。而当点按大小依次排列扩张开时,面出现了。这个特别的装饰层面,既丰富了表现手法,又恰到好处地增加了空间层次,烘托出浓郁、活泼的气氛。

 

1. 线条

 

线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点与线,有从静到动的一步。所以,它可以称为设计的第二元素。线不仅有长短,而且有粗细。因此线也同时具有“面”的属性。它的判断,依据形象的长与宽的超特差异。空间的方向性和长度是构成线的主要特征。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线具有各种形态;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几何曲线、自由曲线)等形态。它们以不同的建筑材料表现出来,给人不同感受,富有很强的心理效果和丰富的表现力。正像点一样,线也存在于视觉艺术以外的其它艺术之中。音乐里不同乐器的音高也相当于不同粗细的线:小提琴产生一种非常细的线,大提琴和单簧管是一种粗略的线;低音乐器产生出更粗的线,一直到最低调。如果说钢琴有类点乐器,管风琴或许是一种线乐器。音乐里,线提供了表现共鸣的最大仓库,而在设计中,线条确实以独特的方式发挥着作用。

 

⑴ 直线:在最简洁的形式中表现了无限的张力和方向。明确、简洁、锐利。在直线中,我们可看到三种类型的变化:

 

①直线最简单的形式是水平线。“平”构成了水平线的基调,所以它给我们稳定、庄重、静止、平和的意味。当水平线两端无限延长时,它富有宽调、深远的心理感应。

 

②与这条线截然相反的是垂直线。它竖起正好与水平线构成直角,成为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垂直线具有崇高与庄重的性格。它的长短直接影响面大小。这样,因为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交错、组合形成了室内大大小小的界面。

 

③直线的第三类变化是斜线。它的形态界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具有方向性和强烈的动感特征。斜线与斜线的碰撞,产生了具有角度的面,它们可以是 45°锐角、90°直角、135°钝角,产生出的内在感受分别有敏锐、公正、舒缓的特征。所以,直线不仅决定界面大小,也对室内界面角度的形成产生影响。

 

⑵ 曲线:与直线不同的是,它丰满、优雅、柔和、流畅。它的张力体现在“弧”。在这里,角的硬度消失,更大的柔韧力出现了,从而使有曲线加入的界面更富弹性、流畅而且亮丽。

 

曲线包括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①几何曲线:如图、椭圆、抛物线、等距半径曲线等,具有节奏、比例、规整性与单纯中的和谐感,富有现代感的审美趣味,柔和、成熟、完满。

 

②自由曲线:如开放曲线、波形线、螺旋线等,曲率不定。它富于变化,是极富个性的曲线。用少年的莽撞秉性和壮年自信的能力来比喻它很合适。在追求运动感和自然风格的空间时,较多地使用自由曲线。直线和曲线,它的本身是多变的。任何一种变化都对设计风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长线具有持续性、速度性和时间性的运动特征;短线具有断续性、迟缓的动感;粗线厚重、迟缓;细线轻松、敏感。甚至线条本身也可作渐进或自发地增加或减弱其强度的变化,这在中国书法笔法中有很好的例子。

 

? 面

 

设计中的点、线、面如同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一样,总是共同存在、相辅相成的。音乐的强弱、缓急,让我们看到一幅点的密集与疏朗的画,这就是节奏。这些节奏延伸下去,就可感到延伸游动的律线;多种乐器的合奏,会出现层次分明的、向四周扩散的场面,引起我们的共鸣。这就是艺术包含的共同性。点、线、面在音乐中通过听觉表现,在设计中则从视觉感知中得来,室内界面设计尤其如此。这是三维乃至四维空间的结合。埃菲尔铁塔向我们显示了材料和结构的完美统一。它是有分量的。在这里,线几乎取代了面,结构体上的接点和铆钉是点。它们不仅在平面上,而且在空间中。我们所说面,既包括适于室内的物质平面,也包括各种动态的界面。面和点、线一样,具有多种形态的属性。它包括:

 

⑴ 几何性的面,即由数学方式构成的面。

 

⑵ 有机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构成的面。

 

⑶ 直线性的面,即由直线随意构成的面。

 

⑷ 偶然性的面,即偶然获得的面。

 

⑸ 不规划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及直线随意构成的面。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