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设计本 > 室内设计师 > 石尚江设计师 > 论混搭

论混搭
2015-11-10 23:33 1788

                                       论混搭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地球村”、“网络冲浪”、“网游”等名词已经是我们耳熟目染。伴随着它,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我们内心深处的各种目的,我们可以通过它进行购物、旅游、收集各种我们想要的资讯等。  

    网络使我们疯狂,由于网络知识的高速更新,我们似乎已经被它淹没。世界各地的各种资讯、我们不分种族、信冉、兴趣爱好、知识背景,都可以通过它建立的平台来进行交流,由于这种高频率的知识更新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冲跨了我们以往单一的精神世界,带来的是我们错综复杂、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精神享受。伴随着这样的一种风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了,丰富的精神生活或者说怪异的精神享受,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了我们的家居空间设计的风格——带来的是各种精神和物质上的混合体,由此演绎出了一个当下被广为流传和推崇的名词“混搭”。  

    所谓“混搭”就是混合搭配的简缩语, 是对英文“Mix & 

   Match”的意译。它包括“混合”与“搭配”两个动词的意义, 从字面上理解, 就是把看似迥然相异的东西合在一起并使之“匹配”。“混搭”的流行最早源于时装界, 意思是把风格、质地、色彩差异很大的衣服搭配在一起穿, 以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2001 年日本的时尚杂志《ZIPPER》有文章这样写道“新世纪的全球时尚似乎产生了迷茫, 什么是新的趋势呢?于是随意配搭成了无师自通的时装潮流。”“混搭”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自主性, 以及所产生的  个性化效果。它打破了传统着装的单一性和固定性, 使着装成为自由自在的个性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混搭”的这种特点正迎合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个性化潮流, 于是“混搭”风迅速吹遍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混搭时装”衍生出了“混搭饮食”、“混搭音乐”、“混搭建筑”, 甚至“混搭情感”、“混搭投资”、“混搭文化”等等。无论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能“混搭”。“混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要解读混搭,首先要了解些其发展历程。19 世纪中叶,进入到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折衷主义,可以说折衷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原始“混搭”进入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折衷主义,兴起于19 世纪上半叶建筑界,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一直延续到了20 世纪的20 年代。所谓折衷主义是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从而一大批的融合性建筑问世,一些特属于古典主义的穹顶,陶立克柱式等典型样式和哥特风格中具有象征性的尖顶等等样式被搅乱了运用到同一个建筑物上。折衷主义作为与“混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对象,其实是对混搭以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折衷主义在当下也已经蔓延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传统混和现代,东方混和西方,技术混和艺术,时尚混和运动,只要能混的就绝对不放过,在这一点上,折衷主义和混搭并没有差别。在追求与别不同的个性化和自由的道路上,他们的方向也是一致的。混搭不是折衷主义,混搭的基础是和谐,是平衡,但是绝对不是平均分配,也不会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样看来,在并行的发展道路上,折衷主义的发展为混搭提供了前车之鉴,混搭可以说是折衷主义的进化版本,他摒弃了折衷主义的虚弱和无规则性,通过自己的独特手法打造出了调和创造性。  

    后现代主义与“混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仅仅从后现代主义的第二大特征来看,后现代的搬演、拼贴、混杂、组合、反讽,在形式上与“混搭”的某些方面真是不谋而合,为混搭提供了不少借鉴的设计手法,这从某些程度上可视为混搭的历史前身。没有设计历史上众多的“混搭”的前身,没有从前那么多的设计探索尝试,没有后现代主义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混搭就根本失去了根植的土壤,也不会有今日风靡一时的“混搭”的存在。

     在本文章的阐述过程中引用了其它文章的一些论断,然后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设计与生活中的体会,阐述和证实自己对室内混搭风格的观点。本文目的在于交流,望各位高人路过给我留下你宝贵意见。


所有评论 (0)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